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介绍 FH02|笑容与言语最真诚的样子,寒溪移民口述史

我们是 艺术在浮梁
2024-09-07
“艺术在浮梁2021”已经于5月1日开幕。聚集了26位国内外艺术家的22个作品。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展览,更是一间以全村为范围的,没有屋顶的乡村美术馆。在旧屋、在山间、在每一间展厅散布在村落各处,既是村民们曾经的家,也是他们未来的艺术“家”。


艺术家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最终落在了这片土地上。从奇思妙想到紧锣密鼓的施工与落地,站在完成的作品前,是一段长长的路途。让我们打开地图,走入寒溪村,按照作品的观览顺序逐一了解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故事。


 FH-02 
《我 · 家 · 乡》
艺术家:倪倪、霍城、于瑒

艺术浮梁——粮仓特展《我 · 家 · 乡》,倪倪主理并参与创作,摄影艺术家霍城与插画艺术家于瑒联合参展。此次展览以摄影、影像、插画、文字的作品形式,有机组合成一部真实而平和,深情而温暖的人文画卷,纪录这个自1966年来分批从浙江淳安移民至此的村民故事。它不是用老物件呈现历史,也不是用老照片追溯历史,这个展览呈现的是曾被个体忽视的村民最真实的样貌,和他们最想表达的内心,以及他们最生气勃勃的当下状态。



👆
寒溪村口述历史纪录片
《我.家.乡》
已于腾讯平台上线,
点击观看全片。


“我家乡” 是何处?
在地创作背景



浮梁是接纳浙江移民较多的县,以浙江淳安县移民为主。1966 年 10 月,淳安县新安江库区乡镇移民 1702 户 7067 人迁入浮梁县,之后又有 2140 户 9307 人移民相继迁入,安置移民基本上都是单独建村,而 1970 年后陆续迁入的移民插花安置。艺术节所在地寒溪村史子园是其中的一个纯移民小组。在历届浮梁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移民现在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肯干、拼搏创业,开始了平稳幸福的生活。


时代的变迁给他们打上了烙印,对于国家建设最奋不顾身的投入方式,对于小家变迁的艰难抉择,都将通过这次的联合创作体现。移民经历过的岁月,在别人眼里是艰苦和坚决的,但是他们就是用最平常的心态和最平凡的努力,创造了新的家。原住民从不接受到包容,与移民的有机融合,都是这片土地,这个村庄一直向人们传达的内容。


我——个体的我,寒溪村民,一个人,一种个体符号。
家——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地方,曾经的家,现在的家,“我”在哪里,家在哪里。
乡——祖籍,祖辈世代生活繁衍的地方,血脉扎根的土地,一种群体符号。

我 · 家 · 乡,单字解读所具有的意义,代表本次作品要呈现的对象和他们背后承载的故事。


“我家乡”,又是一个短语,它是每一个村民内心身处的声音,无论他们来自哪里,生活在哪里,家乡一直是一个关键词,移民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对于“我家乡”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

来自纪录片《我.家.乡》


摄影、插画、纪录片
组合展览

第一部分作品,由霍城创作的村民脸部与手部特写的摄影作品,人一生暴露在外时间最长的身体部分,四季的洗礼和环境的变迁,岁月在它们上面流逝的过往,留下最诚实痕迹

霍城《手 二十》作品选

霍城《脸 二十四》作品选

第二部分作品,由霍城与于瑒的作品组合完成,村民在家中的肖像摄影与以这些肖像为原型的插画创作,真实与理想的对比与融合,摄影创作反应对象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样貌,插画创作用一种具有特别的人文主义的意向来统一他们的动态,这两种创作作品同时呈现在观者面前时,第一感觉,是两种场景下人物的不同状态和人生,但当我们仔细注视这些成组的作品后,会发现,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却是高度一致的。即便在经历过变迁,身心饱受艰苦的磨砺后,无论用现实主义还是表现主义的方式,作品呈现出的都是这些人最质朴,最容易满足的精神家园。

霍城摄影与于瑒的插画创作

第三部分作品,由倪倪创作完成的纪录片《我.家.乡》。全片以当地居民为中心 ,以第一人称说出他们的故事。从被访对象的言语中,整理出整个变迁时代,心境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乡村的变化,国家的变化...... 试图在不同受访对象的反馈中找到一种共性,快乐的,忧伤的,期待的,失去的,得到的...... 以快慢交替的手法形成强烈的节奏对比,表达出时间和时代的变迁。


通过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等移民村村民的个体样貌,和他们在几十年间的扎根奋斗历程,为人们清晰的展现最真实的移民精神,在国家建设的高度需求下,舍小保大,在无私与自强中支援国家这个大家,又以人最大的潜能完成小家的生存与发展。


借由此次展览,我们对于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不同的思考。上一代的奋斗史,是对身体的极限挑战,当代青年人所面对的困境,更多的是对心理的挑战,无论在哪个时代,寻找自我价值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都是永恒不变的命题。希望所有关注到这个村庄历史变迁的人,都在发现过往的同时,寻找到个体在不同性质的变迁中最重要的价值属性。




“回馈我,最真实的样子。”
一部口述历史文集


《 我 · 家 · 乡 》
倪倪 霍城 著
于瑒 插画

“现在史子园是简化了叫法,用‘史’,年纪大一点都知道,其实这个是狮子的狮,可是这里没有狮子,是由家乡的狮子山的名字来的。”——孙发奎,生于1935年



“村里一开始都住茅棚,茅棚边上有四五间老屋基,一共十几户,就抽签,抽到的就先盖,刚好老书记抽到了,但是我没抽到,因为我要结婚用,所以老书记就让给我了,当时很开心的,以前在浙江我们就是住隔壁,关系蛮好的。”——孙玉金,生于1945年


“我们是下午三点上船的。带着生活基本用到的东西,坐船坐到安徽歙县再换车。当时告别的时候,家里一个村的人来送我们上船,当时我们到歙县靠岸休息的时候,那天晚上,7月份的时候,月光特别亮......当时我们移民来的时候,本地的人确实很好,帮我们搬东西,安排住的地方。——徐有水,生于1953年


“以前我们浙江移民过来要做冻米糖、煮豆腐,做酒,这是我们最传统的一些过年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我就把原来这几大传统里我就做了一样,我把它保存下来,我一直做到现在20年了,可以说对于祖先来说,我也对得起移民佬这三个字,我还要把我的移民老酒继续发扬光大。”——王泉有,生于1969年


“我是安徽移民,还有村里的浙江移民,到现在感觉没什么差异,能在寒溪担任书记,更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现在政策也好,融入一起也好,移民和本地人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平等的。”——寒溪村党支部书记 谢恩安,生于1969年 



此书作为“艺术在浮梁 2021 ”的艺术项目之一呈现,与寒溪村史子园粮仓特展和纪录片《我・家・乡》同名,且成组。作为这个项目的主理人,在瀚和文化的支持下,我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踏上了这片美丽的乡村土地,在乡野考察与调研后,对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组的代表村民进行了采访与拍摄,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创作,它不仅是一次对人文艺术的探索,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创作的同时,深入的了解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历史。

谨以此书
向所有为新中国建设
舍家移民的人们致敬

——倪倪

展厅入口,村民还在晒茶叶,自然相映成趣。



“村民的笑容,是不会骗人的”
💬 与倪倪、霍城、于瑒对话

■ 作品场地特殊,在施工建设过程、策展布展、村民采访中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

霍城:进村进家创作过程很享受,虽然他们不善于表达,但是笑容是不会骗人的。
倪倪:因为是旧粮仓,堆满了村民们的杂物,动员清理耗时耗力。想要把这个地方变成可以展览的空间,做了很多基础改造,不过这个改造的标准和城市美术馆不同,它原有的破旧和不完美,我觉得也是这个粮仓的一个时代印记和特点,所以在改造的时候,需要转变心态,变换标准,因地制宜。
采访是个难题,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又要激发他们的表达。

整理前后的仓库

■ 这次在中国农村创作和之前在城市项目比,有什么不一样感受?

霍城:和村民们的沟通简单直接,他们也会快速回馈我最真实的样子,在村民们的家里我试着去和他们多交谈多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我觉得他们给我的笑容是真诚的。



倪倪:在创作的采访对话中,我也在慢慢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光我们人到农村进行在地创作,思想也要从城市真正的进入这片乡村,调整成一致的频道,才能越来越理解村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 希望观众如何观察理解自己的作品?

霍城:希望观众和我一样,通过我的作品,看到那些照片里的笑脸,感受到这些人的过往与未来,我的创作过程也是被治愈的过程,治愈那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欲望,希望每个看到作品的人都可以被治愈。
倪倪: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时候,我一点点被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吸引,作品本身不是孤立的,我更希望大众站在大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去介入和欣赏作品。作品有最直观的感受,它已经可以传达我们在创作初衷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发掘这些创作的背景和这些创作对象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大众还是艺术家自己,都会汲取到能量的。


 这次为村民画插画的过程,有没有什么特别感受吗?

于瑒:在正式介入村民RUNto肖像绘制前,我和团队也在村里和几位老奶奶简单的交流过,当时她们的精神面貌和外表穿着,让我印象深刻,她们是在自己能提供的条件内好好做搭配,活的很恣意,这种积极又平和的心态和RUNto的内核相当契合的;而正式绘制的时候这种感觉愈加明显,我最初以自己的理解觉得他们可能很念旧,会桎梏在对故乡的怀念里,但从倪倪描述村民的文字里,我也在感受更多的是他们对当下和未来的向往,他们每个人都极力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更加舒适,同时又满足于当下的一切,这一切都是从移民之后、用双手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这些从人的身上呈现出来的,是这里经历留下的痕迹。这都让我对这个村的认知更加立体、更有血性。

考察期间与村民合影

■ 和你自己一直在进行的RUNto系列有什么差别或联系吗?

于瑒:RUNto源自我和自己的和解,大部分的人物都来自我对自己的期望和幻想,而像浮梁项目这样,先了解这群人,想象他们的生活,预设他们的期望,最后通过RUNto的方式做最终的诠释,我想说,他们是鲜活的,而且是带着阳光水汽柴火味的鲜活。而在表现形式上,摄影作品和插画作品的对比、同时呈现,是RUNto从未尝试过,但这次也让我自己耳目一新的,就像咖啡和牛奶的配搭,相互都丰富作品的视觉纬度。


■ 对于这次“艺术在浮梁”想说的话?

霍城:很感谢“艺术在浮梁”,让我有机会主动的去了解一段历史,了解这里移民的真实生活和状态。艺术在乡村在地的魅力令人神往。
倪倪:希望“艺术在浮梁”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乡野艺术的魅力,从在地文化与环境生发出的艺术是不可替代的,是艺术与人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这种距离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是意识上的,大地需要艺术,艺术与大地融合。


移民经历过的岁月,在别人眼里是艰苦和坚决的,但这里的村民,用最平常的心态和最平凡的努力,创造了新的家。而原住民,从不接受到包容,与移民的有机融合,都是这片土地,这个村庄一直向人们传达的内容。


展览摄影:霍城
展场摄影:刘新征、喜大郎
在地工作摄影记录:张凯、xiyu


艺术家简介
-


倪倪 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生活美学家、作家、策展人、资深空间装饰与搭配专家、明星家居顾问。历任《生活》、《BHG 美好家园》、《瑞丽家居》等杂志资深与首席编辑,三联生活周刊年度生活方式倡导者。


霍城 现居北京,摄影师,多年媒体从业经验,擅长商业摄影与人像摄影以及纪实人文摄影创作。2018年,出版畅销书《我能去你家看看吗?》,用图片记录了城市年轻人的家与生活态度,范冰冰、海清、青山周平、庄雅婷、反裤衩阵地等鼎力推荐。2019年,受邀阿里集团平台制作出品《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视频节目。


于瑒 插画艺术家,毕业于东华大学视觉传达系,现居上海。其创作理念深受人文社会泛世思想影响,乐于在作品中呈现世人百态和当代浮世绘,于平淡市井中加入天马想象; 在多媒介绘画中也力于探索数码绘画和现实材料绘画的结合和区别,在数字作品再创作上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插画艺术系列RUNto作者,自RUNto2020年正式对外交流,以RUNto为主题内容成功举办多次个展。





欢迎来寒溪村看展,
以更深入的方式,
去了解本地人自己的故事。


 艺术在浮梁 
 组织单位 

主办:浮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浮梁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承办: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顾问:北川富朗
策划:孙倩
策展:HUBART

|共创机构|
(按首字母排序)
分众晶视电影传媒
后浪出版社
景德镇软实力研究院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SMART度假产业平台
雅昌艺术网·雅昌鉴定中心
艺术介入
中欧校友文创协会

|合作伙伴|
(按首字母排序)

DELICATES
FLIPOS
Homer & Dreamer Design Studio
KLOOK
Seesaw
VART
云禧旅行


|协作机构|
(按首字母排序) 

ART FRONT GALLERY(日本)
北京物物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沉沉(上海)艺术工作室
GNP ART
谷文达工作室
褐褐工作室
景德镇云致清向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林小蕙花道艺术中心
刘建华工作室 
MAD建筑事务所 
mafmadmaf
马良工作室
摩登天空-SOUND BLANC 白
森见文化传媒工作室
山籁mountainhood
TANGO工作室
文那工作室(创意支持:不正经历史研究所)
邬建安工作室 
向阳艺术工作室
优迦文化

|视觉|
Benson Studio

|法律顾问|
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 / 界面新闻/ 新浪微博美学/ 新浪微博艺术 / 澎湃新闻 / 央视新闻/ 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 / 中国文化报 / 中国美术报 / 马蜂窝/ 生活 / AD安邸 / 时尚旅游/ ELLEDECO/ 理想家 / InStyle优家画报 / 周末画报 / 新闻晨报 / 外滩thebund / LOHAS乐活 / 文化力研究所 / 城市中国 / 人民艺术 / 艺术中国 / 在艺 / 日本设计小站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在浮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